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信息化管理的“阳光征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宁波今年收获的“国家级”头衔都有哪些?

发表日期:2016-11-17       文章编辑:网站       浏览次数:4695

10月14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波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成果转移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宁波独具特色的城市比较优势功不可没。

“宁波拥有活力十足的民营经济和雄厚的民间资本,多年来累积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对同类城市具有极好示范效应。”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张旭表示。

不仅如此,阿建了解发现,其实,2016年来,宁波已经多次被选为国家级的示范区、试点城市了。

今年这喜事儿啊,真是特别多!

1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开展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宁波市为全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信息公开试点城市。这标志着宁波成为全国首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信息公开试点城市。

自2011年底,宁波国有土地房屋推行“阳光征收”工作模式,四年来共作出征收决定200个,征收面积379万平方米,户数18892户,基本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阳光征收”信息化管理操作模式。

作为全国唯一在互联网上进行房屋征收补偿信息公开的城市,宁波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概况、政策法规、补偿方案、公告公示、调查结果、评估结果、补偿结果、经办人员、监督举报房屋征收补偿信息“九公开”,补偿协议签约、备案、公开“三上网”。

这样一来,房屋征收进度明显加快,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大幅减少,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显著提。

宁波作为全国八家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试点城市之一,将主要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各环节(包括征收决定、补偿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等)进行信息公开试点,届时公众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各征收项目开展情况,并随时进行监督。下一步,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信息公开体系,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配置信息管理和公开平台。

3月,科技部公布了国家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名单,宁波国家高新区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入榜。

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国家高新区已逐步发展成为宁波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创业最活跃、科技服务最发达的高端功能区。

宁波国家高新区通过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培育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等方式,积极推动体制机制灵活、服务能力强、服务模式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打造了研发园、创新港、投资广场、检测认证产业园等一批科技服务平台载体,集聚了全市约1/2的重点科技研发机构、1/2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的检测认证机构,成为全市重要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下一步,宁波高新区将围绕研究开发与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四大优势产业,以及技术转移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三大潜力产业,激发新经济增长点,引领辐射带动全市科技服务业的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产业化发展。

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立起适宜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及政策体系,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为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全球影响力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提供重要支撑,示范引领宁波创新驱动发展。

4月22日,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组织的2016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竞争性评审答辩会上,宁波市以88.29分的成绩在参加评审答辩的17个城市中胜出,名列第3,申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功。

这次宁波申报的试点区域为慈城-姚江片区,该片区面积30.95平方公里。试点区域确定了海绵型建筑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水系与生态修复、防洪排涝以及能力建设项目共6大类171项,总投资60.42亿元。

试点区域内的项目投资与建设,除了部分纯商业开发和在建的政府投资项目采用传统建设模式之外,其余将均采用整体流域打包和PPP模式进行建设,共计投资43.3亿元,占海绵城市总投资的71.67%,采用PPP模式建设的项目面积占试点区总面积的比例超过60%。

今后三年,宁波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4亿元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补助。

根据规划,宁波将通过“绿-灰”结合、“地上-地下”结合、“渗蓄-净化-利用-排放”结合,综合实现“水生态良好、水环境改善、水资源丰富、水安全保障及水文化鲜明”的多重目标。到2020年,建成区2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5月,商务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同意将宁波、沈阳等10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据悉,宁波是继杭州之后我省第二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近年来,宁波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编制出台了全国第一份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研究发展规划和政府服务外包办法,培育打造了6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14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十二五”期间,宁波被评为全国服务外包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产业规模跻身国内城市20强。

据宁波市商务委统计,2015年,全市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186.2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8亿美元,增长40.6%,发包方来自美国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201家,微软、IBM、迪士尼动漫等全球知名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纷纷在甬落户。

“近年来,宁波服务外包营业额年均增幅超过40%,远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出口增幅,这说明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潜力巨大。此次宁波成功入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有望带动服务贸易持续发力,从而与货物贸易比翼齐飞,成为宁波外贸新的增长极。”宁波市商务委负责人表示。

今后,宁波可享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6月28日至29日,文化部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发布,宁波等26个城市上榜。宁波也是浙江省这次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

“十二五”以来,每年宁波都把扩大文化消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宁波还首次开展了文化消费指数调查。2014年,宁波市探索发型了首张金融文化卡。2015年,又组建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发展基金、文化产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风险池)等,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和扩大文化消费。

让老百姓感受最深的,是文化消费网络的日趋完善。

宁波已经构建起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文化消费设施网络,中心城区,规划建成了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东部文化广场、图书馆等,95%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300平方米,位居浙江省前列。

8月18日上午,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召开“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宣布宁波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正式启动。

去年5月,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调动地方实施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路径。

宁波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前景十分广阔。宁波制造业产业基础扎实,战略定位清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名企培育方面取得了好成绩,涌现出很多闪光点,尤其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是宁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将有力推动宁波乃至浙江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带动浙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宁波力争打造全国标杆的先行探索,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宁波的体制机制优势,在打造新型制造体系、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健全人才支撑体系和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等方面形成有益经验,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日前,宁波出台全国首个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计划5年内建成20个国家级示范区。

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打造“质优宁波”的一个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宁波已成功创建慈溪家电、余姚家电、象山针织服装、慈溪蔬菜、江北苗木、奉化竹木草制品等6个国家级示范区,以及奉化气动元件、鄞州服装、象山水产品、宁波童车等4个省级示范区。目前全市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囊括400余家区内企业,3000余家周边集群企业,形成了出口规模逾百亿美元的示范区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下一步,宁波将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20个国家级、30个省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